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舍为什么可以留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舍为什么可以留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舍儿子?
1935年,舒乙出生,两年后“七七事变”爆发。用舒乙自己的话说,“好日子就过了两年”,之后就是和所有中国百姓一样,遭遇贫穷、物价飞涨、流离失所……
但作为老舍唯一的儿子,在舒乙成长过程中,也深受家庭氛围熏陶:虽然物质条件很恶劣,但是所接触到的人的思想是活跃的。
他曾回忆,自己小时候像所有的小孩一样喜欢乱涂乱画,妈妈又在北平出逃的时候带过两三张齐白石的画,自己觉得这可能是非常好的东西,也想跟着画两笔。父亲很欣赏这种兴趣,可父亲在功课上不会给半点指导。父亲觉得,人不管怎么样一定有他自己的特长。
动荡中度过童年的舒乙,于上世纪50年代留学苏联,攻读化学工艺木材水解专业。
他曾对媒体直言,学习这样的专业,完全是服从国家的分配,当时国内的情况很贫苦,国家却拿出很多的资金供出国留学的学生,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很多都是国内精选出来的出类拔萃的学生,所以来到苏联,都非常刻苦地学习,就是一心一意地为了报效祖国,学有所成。“那时候除了周日的时间会有一小会时间空闲,其他的时间都是整天的泡在图书馆里看书。”
5年的留学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校长看着成绩册,翻看每一页,除了5分就是优秀,吃惊的校长一直夸赞。
舒乙(1935年-2021年4月21日),出生于青岛,满族,毕业于列宁格勒基洛夫林业技术大学,高级工程师,当代作家、画家,其父为作家老舍。
1954年9月留学苏联,历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实习员,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担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是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曾参加筹备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作以散文、传记为主,代表作有《老舍的爱好和关坎》《老舍和朋友们》等,其作品曾获满族文学奖、优秀散文奖等。
2021年4月21日14时16分,舒乙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老舍写猫的时候的创作背景?
写《猫城记》时,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硝烟骤起,日军一举鲸吞东三省,隆隆炮声震撼华夏……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广大民众忧心似焚。作为民族最敏感的神经的作家,老舍恨透了那些侵略者,恨透了那班贪官污吏。他拿起笔,写下《猫城记》。
老舍先生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因为其在回国之后,看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当时的社会真是让人无法直视,社会不仅落后,国家腐朽不堪,社会千疮百孔,人性自私自利,愚昧无知,不思进取,老舍先生对此感到即无耐又痛心,同时也非常的失望。所以,在《猫城记》中,老舍先生用大蝎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大官僚资产阶级,用小蝎象征着留学回来的新阶级思想主义者,而用大鹰则代表着改革派。
舒冬是老舍孙子吗?
不是。
舒乙,1935年生于青岛,北京人,满族,中国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之子。1954年9月留学苏联,历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工研究所实习员,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担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是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舍为什么可以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舍为什么可以留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