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什么当年留学都去法国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为什么当年留学都去法国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919年为什么那么多学生要去法国留学?
因为当时法国不仅仅是有着法国大革命的余晖,在政治体制之上有着一定的先进性,而且还有着巴黎公社的实验,给了世界之上太多追求真理的人以希望,而且作为欧洲思想的聚集地,法国本身就是一个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而当时的中国青年此时正寻求的是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思想文化,这也让更多人明白了从思想基础上改造中国才是最为必要的。
另外法国的科技比较发达其留学费用较其他美,日国家低。所以去法国留学。
当时法国处在运动中心,巴黎公社在那里,工业革命的中心,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创世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那里生活战斗过,写下了《共产党宣言》历史名著,所以吸引了许多有士志士,到那里寻找真理。
为什么去法国勤工俭学而不是去其他国家主要原因?
我想去法国勤工俭学主要原因是因为法国是世界上文化和艺术氛围最浓厚的国家之一,拥有许多知名的艺术学院和文化机构。我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沉浸在法国独特的文化氛围中,获得更多的艺术和文化灵感。此外,法国的美食、时尚和风景也是我向往的。勤工俭学就可以让我在法国留学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和社会。因此,这些因素让我倾向于选择法国作为我的勤工俭学目的地。
去法国勤工俭学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法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生可以在工作之余参观许多世界级的景点和博物馆;二是法国的教育水平较高,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氛围;三是法国的经济相对发达,勤工俭学的机会比较多,可以提升自身能力和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因此,选择去法国勤工俭学是在充分考虑了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综合因素之后做出的明智选择。
1900年为什么留学生骤然增加?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用强盗行径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彼时正值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势力范围迅速扩张。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署了《马关条约》,割让出台湾、辽东半岛。
这次战败让一向不可一世的清廷意识到了自己不再是天朝上国,各处大臣纷纷上表,为战果痛心,同时总结失败经验,提出整改方案。其中大兴教育成为重要的一条,而当时国内的传统教育显然已经不足以培养能够适应新式战争和社会的人才,因此培养留学生就成为清政府大力推广的方案。
同时,从国内学生的角度来说,科举制度被废除,出国留学也就成为他们最好的出路。因此,在1896年到1911年间,清末社会掀起了一股留学浪潮。但是,当时清政府对于出国留学相关的政策和管理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输送的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归来展现的结果也大不一样。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留学生,是从1847年开始的。当时中国政府的第一选择是美国,但是留美幼童被撤回后,这个国家的留学项目在清廷受到了抵制。同时当时正值美国排华的高峰,因此那一时期向美国输送的留学生数量非常稀少。
一直到1904年,状况有了转折。《百年来中国留美学生调查录》的数据显示,1896年到1911年间,除了尚未入学的预备生,和出于特殊阶段的比如实习生等,在美国正规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共计558人。
而《教育杂志》的数据显示,到1911年清朝行将灭亡之际,共有留美学生650人。短时间内,留学人数的急剧增加,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对中国的留学生政策进行了调整。当时美国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用庚款资助中国留学生,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
恰逢当时中国科举制度废除,留学成为当时学生的最好出路,而且留美学生的地位要高于留日学生。尽管之前很多学生为学费担忧,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国家,但是在庚款助学的吸引下,一些学生打消了顾虑,加入到留美的行列,因此才会有了留美人数的迅速增加。
在1900年之前,清廷认可的留欧国家还比较单一,大多为英、法、德三国。1900年之后,留欧国家体现多样化,新增的有比利时、俄国等。根据清末的一项报告统计,1908年到1910年,留欧的学生大概500人左右,其中选择法国的有140人,英国124人,德国77人,俄国23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为什么当年留学都去法国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当年留学都去法国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