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鲁迅为什么留学东洋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鲁迅为什么留学东洋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鲁迅伟大吗?为什么?
对鲁迅的伟大要辩证的看。鲁迅一生反愚民和传统文化,片面夸大平民和传统文化之恶。其实我们都接触过平民和很多传统文化,并没有那么邪恶。且现在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被日本和韩国申遗。鲁迅生前为灭愚民和传统文化提供了真理、道德和正义的支持,后世的一些大灾难不能说完全与他们那一代反愚民、反传统文化没有关系。朱安的悲剧就与鲁迅亲身反愚民有直接关系。当然鲁迅还是有其伟大的一面,比如他对弟子还是很慈祥的,对许广平、萧红等都是关怀备至,这些后人无不感怀。
站在广大贫民底层利益立场,为芸芸众生伸寃呐喊的鲁迅就是伟大,所以人民大众,广大平民百姓认可,追崇的人物,文章,作品就是伟大。若只为统治阶级功颂德,不为人民服务,追求本人名利的人物,作品文章,再好也不受欢迎。
鲁迅一点都不伟大,他的文章文学性极差,只不过迎合了政治的需要,才会被抬得那么高,举个例子,就拿他的那篇《药》说,用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或许在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看来是非常愚昧的,可在当时那个年代,肺结核是不治之症,咱还别说人血馒头,就算再肮脏再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有人说能把儿子救活,我相信任何一个父亲都愿意尝试,这能算愚昧吗?这有什么可嘲笑的?既然是要唤醒国人,伟大的鲁迅说他们是愚昧的,那就应该告诉他们怎么做才是不愚昧的,可鲁迅的文章里除了在说你们真愚昧,你们真傻,他可曾告诉过他们怎样才能不愚昧?!没有吧,这样的文章据说能唤醒国民,是不是有点扯淡的味道?我相信他想唤醒的国民,比如《药》中这位可怜的父亲,他要是能看到这篇文章,估计会大骂鲁迅这些时代精英和有钱人纯属站着说话不腰疼。
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什么?
鲁迅的“拿来主义”到底是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鲁迅的“拿来主义”主要是针对“送去主义”而言的,也是针对所谓洋人的“送来”而言的。鲁迅并不是反对“送去”,“送”是免不了的,甚至还是需要的;鲁迅所反对的只是一味地“送”,只“送”不“拿”。
鲁迅说:根据“礼尚往来”的仪节,“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文章的主旨。在鲁迅的笔下,“送去”一旦成了“送去主义”,再加上还“讨”得洋人“送来”些什么的,那可就要成为丧权辱国、媚外求荣的卖国主义了。
“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碰了一连串大钉子之后的产物。君不见鸦片战争洋人的枪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主义”大门之后,中国的反动政府“送去”了什么吗:国土、主权、白银、文物、苦力、奴隶,从“古董”到“活人”,从人格到国格。
就在鲁迅写作本文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给日本帝国主义送去了东三省和热河省,还给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送去了“租界”等等,美其名曰“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以至于在中国的土地上竟也被挂上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长此下去,自然“国将不国”,只有当亡国奴的份了。那么西洋人、东洋人又给我们“送来”了些什么呢:洋枪、洋炮、洋烟、洋货、洋教、洋文化,洋人的糟粕渣滓夹着靡靡之音,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决着中国的堤坝,浸泡着中国人的家园。在中国人惨遭日寇铁蹄蹂躏的当头,在中国土地上“全盘西化”的谬论竟然甚嚣尘上。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鲁迅正是在这个时候发出了战斗的怒吼:反对卖国的“送去主义”,也反对帝国主义者恶意的“送来”;我们要爱国,要让贫弱的祖国富强起来,为此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头脑、有眼光、有辨别、有挑选,沉着而勇猛地把富强的西方国家的长处和优点统统“拿来”。鲁迅本人就是自己所提出的“拿来主义”的杰出执行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鲁迅为什么留学东洋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鲁迅为什么留学东洋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