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舍为什么去外国留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舍为什么去外国留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舍在美国呆了多少年?
1924年,老舍离开北京,到英国留学。1930年,老舍回到中国,在济南、青岛、武汉、重庆等地担任大学教授,教书育人。1946年,老舍接受邀请,到美国讲学。老舍先生在美国的时间是1946年3月20日至1949年10月13日,前者是抵达西雅图的时间,后者是离开旧金山的日子,前后共三年半。
那时候,老舍已经47岁了,人生旅程过半,他却始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老舍一个人在美国生活,妻子儿女都在重庆,这种居无定所的感觉尤为强烈。他在一封家书中无奈地说自己“有家难回,像个丧家犬”。
1949年,新中国成立。老舍欣然回国,回到了久违的北京,担任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副理事长。》1950年6月,老舍当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妻子儿女也从重庆来到北京与他团聚。
3年半。
老舍访美,头一年的活动非常频繁,以至于本来准备“放青儿”的老舍抱怨他几乎被这种热闹累垮。他跟曹禺周游了当时美国的一些主要都会城市,观摩了数十场戏剧演出,做过一些文学讲演,会见外国作家并参与各类文学活动。又跟曹禺一道在纽约给张伯苓拜寿,参加作家写作营,观摩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区,其间还受邀访问加拿大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是老舍跟美国作家赛珍珠的结识和友谊。这是促使他滞留纽约的一个要素。
三年半。
从1946年3月到1949年10月,老舍在美国生活3年半。这一阶段,国内政权易手,天翻地覆。老舍自己的思想经历了急遽的变化。他逐渐放弃了自由作家的身份,准备回国,融入一个新的时代。《四世同堂》在那里完稿,并完成英译。
本来计划1年,却在美国待了将近4年。
牺牲谟的主要内容概括?
老舍用《牺牲》这部小说探讨并揭示了留学知识份子在30年代的心理状态以及人生追求。 老舍通过对美国留学回来的毛博士的描写,向我们揭示了当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希望的留学知识份子,他们所谓的牺牲是如何的滑稽与可笑。
在他们的内心只有自己的利益,绝不会为中国的革命与前途去牺牲。
他们认为的牺牲是中国很穷,他们回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他们认为中国人很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是一种牺牲。
在战乱横行,人民水生火热的年代,他们的追求更加的让人可笑。生活只是为了女人与电影。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宁可为虚幻的爱情牺牲,也没想过为劳苦大众牺牲。
老舍写猫的时候的创作背景?
写《猫城记》时,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1931年“九一八事变”硝烟骤起,日军一举鲸吞东三省,隆隆炮声震撼华夏……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广大民众忧心似焚。作为民族最敏感的神经的作家,老舍恨透了那些侵略者,恨透了那班贪官污吏。他拿起笔,写下《猫城记》。
老舍先生的写作目的之一是因为其在回国之后,看到中国社会的现状,当时的社会真是让人无法直视,社会不仅落后,国家腐朽不堪,社会千疮百孔,人性自私自利,愚昧无知,不思进取,老舍先生对此感到即无耐又痛心,同时也非常的失望。所以,在《猫城记》中,老舍先生用大蝎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大官僚资产阶级,用小蝎象征着留学回来的新阶级思想主义者,而用大鹰则代表着改革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舍为什么去外国留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舍为什么去外国留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